找回密碼 或 安全提問
 註冊
|註冊|登錄

伊莉討論區

搜索
請尊重及感激所有版主付出和奉獻感激所有對伊莉作出奉獻的人認識好友、聊天,分享生活趣事
mgmega 無siromg自慰office
潮騒glam觸手異種seventee山姫mtspadn天月あず

休閒聊天興趣交流學術文化旅遊交流飲食交流家庭事務PC GAMETV GAME
熱門線上其他線上感情感性寵物交流家族門派動漫交流貼圖分享BL/GL
音樂世界影視娛樂女性頻道潮流資訊BT下載區GB下載區下載分享短片
電腦資訊數碼產品手機交流交易廣場網站事務長篇小說體育運動時事經濟
上班一族博彩娛樂

[繁]轉生為第七王子,

[簡]終末的火車前往何

[繁]身為魔王的我娶了

[繁]怪異與少女與神隱

[繁]魔法科高中的劣等

✡ 仙武傳・58・2023.
會員寫作專欄大學生活交流中學生活交流小學生活交流各類考試討論中國文學科學討論哲學討論
心靈小品 (短篇)好書推介及閱讀感想歷史討論宗教討論藝術交流日本文化英語學習坊留學遊學交流
神話傳說
查看: 16878|回復: 69
打印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推背圖詳解:預言再現的真實歷史【連載】 關閉[複製鏈接]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1-11 11:19 PM|顯示全部樓層|倒序瀏覽
分享使你變得更實在,可以使其他人感到快樂,分享是我們的動力。今天就來分享你的資訊、圖片或檔案吧。

推背圖詳解:預言再現的真實歷史

(網 路 版)

陳 曦   文 征   著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分享分享0收藏收藏0支持支持0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頭香
發表於 2008-1-11 11:29 PM|顯示全部樓層
若新密碼無法使用,可能是數據未更新。請使用舊密碼看看。
      目 錄


  序: 千 古 奇 書《推背圖》

1. 引言
2.《推背圖》八大置疑
3. 引經據典考淵源
4. 史籍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
5.「顛倒本」、「偽本」、「金批本」的辨析
6. 本書提出的三個鑒別標準
7.「金批本」的去偽存真
8.《推背圖》為什麼是唐太宗時代的作品?
9.《推背圖》作者到底是誰?


      上部(1~33象)

第1象 甲子(乾下乾上 乾) 開篇論循環
第2象 乙丑(巽下乾上 姤) 唐朝國運
第3象 丙寅(艮下乾上 遯) 武後稱帝
第4象 丁卯(坤下乾上 否) 逼退武皇
第5象 戊辰(坤下巽上 觀) 安史之亂,馬嵬之變
第6象 己巳(坤下艮上 剝) 安史亂平,再造唐朝
第7象 庚午(震下艮上 無妄)吐蕃侵掠
第8象 辛未(坤下離上 晉) 藩鎮之亂
第9象 壬申(乾下離上 大有)黃巢起義
第10象 癸酉(坎上坎下 坎) 朱溫篡唐,後梁國運
第11象 甲戌(兌下坎上 節) 後唐之亡
第12象 乙亥(震下坎上 屯) 後晉兒皇, 兩代即亡
第13象 丙子(離下坎上 既濟)後漢亡,後周立
第14象 丁丑(離下兌上 革) 五代運終,北宋立國
第15象 戊寅(離下震上 豐) 宋太祖掃蕩群雄
第16象 己卯(離下坤上 明夷)趙匡胤初步定中原
第17象 庚辰(坎下坤上 師) 遼國入侵,澶淵之盟
第18象 辛巳(艮下艮上 艮) 劉太後主政
第19象 壬午(離下艮上 賁) 誤用安石 平戎大敗
第20象 癸未(離下乾上 同人)蔡京之亂
第21象 甲申(兌下艮上 損) 靖 康 恥,北宋亡
第22象 乙酉(兌下離上 睽) 南 宋 建,禍水漫
第23象 丙戌(兌下乾上 履) 蒙元崛起,南宋將傾
第24象 丁亥(兌下巽上 中孚)南 宋 滅 亡
第25象 戊子(艮下巽上 漸) 元 朝 國 運
第26象 己丑(震下震上 震) 元 朝 之 亡
第27象 庚寅(乾下震上 豫) 明 朝 立 國
第28象 辛卯(坎下震上 解) 燕 王 奪 位
第29象 壬辰(巽下震上 恆) 仁 宣 之 治
第30象 癸巳(巽下坤上 升) 土 木 之 變、奪 門 之 變
第31象 甲午(離下巽上 家人)魏 忠 賢 之 亂
第32象 乙未(巽下坎上 井) 闖 王 滅 明
第33象 丙甲(巽下兌上 大過)清 朝 立,傳 十 帝


      下 部(34~60象)

(因涉及到歸序,下部次序一旦透露,就等於展現答案了,故都留在文中。)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3
發表於 2008-1-12 12:32 AM|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瀏覽伊莉時速度太慢或無法連接,可以使用其他分流瀏覽伊莉,www01.eyny.com(02,03)。

序: 千古奇書《推背圖》



導讀:
  1. 引言
  2.《推背圖》八大置疑
  3. 引經據典考淵源
  4. 史籍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
  5.「顛倒本」、「偽本」、「金批本」的辨析
  6. 本書提出的三個鑒別標準
  7.「金批本」的去偽存真
  8.《推背圖》為什麼是唐太宗時代的作品?
  9.《推背圖》作者到底是誰?


                  (一)引言

  《推背圖》是中國第一奇書,古今第一謎語。它用60象圖讖(音趁,謎語一樣的預言詩句)預言了唐朝至當代以至未來的重大事件,歷朝的興衰更替俱在其中。因為奇準無比,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忌憚,所以歷代都被列為禁書,在民間一直廣傳不衰。

  《推背圖》被正式收入了《宋史·藝文志》,在《元史》等多部史書古籍中被提及。

  《推背圖》近代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明末清初著名才子金聖嘆的批注本(在本書中簡稱「金批本」)。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在皇宮裡劫掠的宮廷秘藏本《推背圖》就是此本。後來被華商從英國買回,民國時得以發行。

   近年來研解《推背圖》的著作很多,筆者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詳加考證後寫成了此書,試圖:

  1. 首次嘗試全面、深入破解金批本《推背圖》的每一象。

  2. 首次嘗試簡明地解讀各象的「卦」,展現《推背圖》圖、讖、頌、卦四位一體的「預言藝術」。

  3. 首次嘗試將金批本《推背圖》第34象以後的錯亂順序,按照史實歸正,以期還原《推背圖》的原貌。


  歸序全解之後,《推背圖》的核心天機自然會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意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斧正,一同解開這部千古之謎。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4
發表於 2008-1-12 01:02 AM|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你忘記伊莉的密碼,請在登入時按右邊出現的 '找回密碼'。輸入相關資料後送出,系統就會把密碼寄到你的E-Mail。

推背圖全集

 (二)《推背圖》八大置疑




   筆者總結了對《推背圖》的種種置疑,主要有以下8個。這些置疑有的是很致命的,目前對《推背圖》的解析基本都在回避它們。

  本書首次嘗試解答這8個置疑:


※ 置疑1:《推背圖》號稱預言,可是從唐朝就出現了清朝服飾,這不明顯是清朝偽作嗎?

  試解:如果是清朝人這樣「杜撰」——豈不此地無銀三百兩?!
  《推背圖》都用清朝裝束表示胡人,但並不這麼簡單,還有更深的內涵,只有全部破解60象之後,才能看到真諦。那時,不但能明白《推背圖》原作就是這樣設謎的,還能進一步體悟預言設謎的妙不可言。這個置疑在第7象中做了初步解答,相信會令讀者信服。


※ 置疑2:《推背圖》出現了「漁陽鼙鼓」,該成語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白居易晚生於李淳風170年,這不是說《推背圖》最早也是唐朝中期作品,那麼《推背圖》對唐初的預言不就是編造的嗎?

  試解:置疑者顯然把「漁陽鼙鼓」當成白居易的「專利」了。在第5象中會解釋這個問題。


※ 置疑3:《推背圖》既然在五代才廣泛流傳,可見不是唐朝的作品,否則在唐朝就會流行,古籍中能沒有記載?

  試解:如今認為《推背圖》在五代才廣傳,這是對《桯史》[1](桯:音營)的曲解!考證《桯史》的結論是——《推背圖》在唐代就廣傳了,下面會簡要說明。


※ 置疑4:今天的《推背圖》,是經過後世不斷完善、修正的嗎?

  試解:這一點甚至是某些《推背圖》專家的意見。這顯然把北宋初年同時出現的造假水平不一的偽本,當成後世漸次演變的產物了……
   對於《推背圖》偽本的鑒別,看完了本書60象的詳細破解,看完深入的考證,讀者差不多自己就能鑒別了。


※ 置疑5:《推背圖》版本眾多,差異甚大,怎見得金批本《推背圖》就是真本?

  試解:這是不能回避的問題,本書的前言就要辨析清楚,定好大方向。


※ 置疑6:既然《推背圖》準確預言了歷朝大事,為什麼未提孫中山?這不是在表明:要麼《推背圖》預言不準,要麼是假的嗎?

  試解:這曾是港臺文壇對《推背圖》的一個致命打擊。在大陸也有類似的疑問,只不過,是因為看不到其中有大陸的領導人而置疑的。

  其實,《推背圖》歸序全解之後,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李登輝、陳水扁……毛澤東、周恩來、四人幫、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等,甚至未來的元首俱在其中……


※ 置疑7:金批本《推背圖》後邊各象的順序是否顛倒過?

  試解:目前大家公認:公元2000年前後的歷史,演進到了「金批本」的第43、44象。

  有不少人認為第55象是清朝的事,因此懷疑《推背圖》後面的順序有亂,但是沒有得到公認。還有少數人認為第52、57、58象似乎也是應驗了的往事……

  本書「歸序全解」展現的是:從第34象開始,順序就被打亂了……


※ 置疑8:《推背圖》預言的美好結局還很遙遠,現在猜測有何意義?

  試解:近年來《推背圖》的民間研究很熱,不少人對《推背圖》後面的「未來象」進行了大膽的猜測,甚至對其中「預言第3次世界大戰的某象」達成了共識……

  本書「歸序全解」之後,竟然發現:《推背圖》對迄今為止的未來的預言,和大家原來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推背圖》預言美好結局之前,可一點也不美好,甚至……
所以,現在解讀《推背圖》的意義就非同一般,甚至迫在眉睫了。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5
發表於 2008-1-12 08:24 AM|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中加入附件並不會使你增加積分,請使用主題方式發佈附件。

(三)引經據典考淵源





  現存的史料中,最早側面提及《推背圖》的是北宋的《雞肋編》[2],書中側面反映了《推背圖》被北宋查禁的事。

  成書於南宋的《桯史》卷一記載:「唐李淳風作《推背圖》……」

  《宋史·藝文志》中正式記載了《推背圖》一卷,但未注明作者。

※ 考證古籍,可得出下列結論:

(1)唐朝時,《推背圖》已廣為流傳了。

  《桯史》記載:唐李淳風的《推背圖》,在五代時炙手可熱,宋太祖登基之初,就下詔禁《推背圖》,但《推背圖》已經流傳數百年[3]。

  以往只注意了文字表面上講的:《推背圖》在五代廣傳。有人還因此判斷《推背圖》可能是五代或唐末的作品。這是沒有注意上述「已經流傳數百年」的重要線索。

  我們知道,五代時間很短,宋太祖死於976年,唐亡於907年,兩者相距不到70年,上述「數百年」,顯然表明在唐朝已經流傳了。

  唐朝是290年國運,如果「數百年」,以最低的年限200年來推算,《推背圖》至少在中唐時期,就已經傳開了。

  不容忽視的是:在古代流傳書籍是很難的,特別是禁書,全靠手抄,《推背圖》要流傳得眾人皆知,可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所以,它很可能是初唐的作品。

(2)五代時,《推背圖》炙手可熱。

  《桯史》記述:五代亂世,群雄紛湧,很多人想輔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於是熱切鉆研《推背圖》。《推背圖》的讖語成了口頭禪,甚至吳越一代流行用《推背圖》裡的詞給孩子起名。

(3)北宋建立,《推背圖》因被應驗而傳播更熱,被太祖查禁。

  《桯史》的「藝祖禁讖書」記載:宋太祖禁讖書時,民間多有藏本,禁不勝禁,官府都發愁了。一日,趙普上奏:藏《推背圖》的人太多,誅連的人太多。

  太祖說:「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

  於是下令:取舊本《推背圖》,除了已應驗的各象之外,顛倒後邊各象的順序,制作了100個版本流傳到民間。

  於是大家就不知道哪個是真本了,間或有存《推背圖》的,因為不再應驗,也就不藏了。

(4)《推背圖》在北宋中後期,幾乎家喻戶曉。

  北宋莊綽的《雞肋編》卷記載:宋神宗啟用王安石變法時,王安石打擊反對他的范純仁(范仲淹次子),甚至要連坐他全族的理由,竟是范家有《推背圖》!結果神宗說:「此書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從神宗的話中,就能《推背圖》看到被查禁後的流傳程度。

  至此,我們能判定:《推背圖》是唐朝的產物,而且其真本必定存在過。從史書、古籍的記載,從它對歷史的不斷應驗,從宋太祖對它的畏懼和造假,從各朝統治者對它的封禁,都能印證這一點。

※ 《推背圖》為什麼不署名?

  主要原因是不敢署名。讖書被唐朝法律禁止,唐貞觀十一年(637年)頒布的法典《唐律疏議》卷九對此有明文規定。

  唐朝不但禁讖書,還授命李淳風「刪方伎書」[4]。如《推背圖》是李淳風作,必不敢署名。如是別人做的,更不敢「頂風留名」。

  因此,正史中也沒有記載《推背圖》的作者。

  但歷代對《推背圖》的傳說基本是一致的:作者是唐初的易學大家李淳風、袁天罡。我們先看一下史書古籍中是如何記載他們的。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6
發表於 2008-1-12 01:22 PM|顯示全部樓層

(四)史籍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




  李淳風、袁天罡都是唐朝名人,《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他們的傳記。

※ 曠世奇才李淳風

  李淳風(602-670)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易學家,屈指可數的天文學家,還是唐朝著名的數學家、文史學家。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是隋朝的高唐尉,頗有文采,注《老子》,撰《方志圖》,文集十卷傳世,後來棄官做了道士,自號黃冠子。李淳風深受父親影響,自幼博覽群書,精於陰陽、天文、歷算之學。

1. 研制出「三重環」渾天儀

  下圖的「三重環」渾天儀,就是李淳風發明的。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如果瀏覽伊莉時速度太慢或無法連接,可以使用其他分流瀏覽伊莉,www01.eyny.com(02,03)。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7
發表於 2008-1-12 01:23 PM|顯示全部樓層
若有安裝色情守門員,可用無界、自由門等軟件瀏覽伊莉。或使用以下網址瀏覽伊莉: http://www.eyny.com:81/index.php
臺灣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古渾天儀,這種「三重環」結構是李淳風發明的。
   《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了李淳風研制渾天儀。

  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李淳風在古代渾天儀的「兩重環」之間,加進了稱為「三辰儀」的中間重環,成為「三重環」結構。該渾天儀結構更加精妙,三重環可以相對旋轉,星體運行變化盡在其中。

  後世的渾天儀都是模仿上述結構,如上圖,只是零件略變而已。

  李淳風的「三重環」渾天儀和他新著《法象志》七卷,得到了太宗的大加贊賞,李淳風因此升為「凝暉閣承務郎」。

2. 我國歷史上首次精確地預測日食

  在有記載的史料中,李淳風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準確預測日食的科學家——精確得「不差毫發」!

  據唐朝劉餗(音:速)著的《隋唐嘉話》[5]記載:李淳風校成新歷,稟報太宗說要發生日蝕(食)。

  古代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而且當時是沒人能預報日食的。太宗有些不高興,對李淳風說:如果沒有日蝕,愛卿你怎麼辦?

  淳風曰:「有如不蝕,則臣請死之。」

  到了說要日食的那天,太宗在庭院裡等著,看著沒有日食的跡象,就對李淳風開玩笑說: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別。

  淳風對曰:「尚早一刻。」他指著日晷的指針影子說:「至此而蝕矣。」

  果然,「如言而蝕,不差毫發」。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8
發表於 2008-1-12 07:48 PM|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你忘記伊莉的密碼,請在登入時按右邊出現的 '找回密碼'。輸入相關資料後送出,系統就會把密碼寄到你的E-Mail。

3. 卓越的天文學、易學專著《乙巳占》

  李淳風流傳至今的專著《乙巳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易學專著。其中詳細記述了渾天儀的結構,還準確定量計算出了冬天太陽(相對地球)運行加快、夏天運行減慢的數值,早於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書中還首次給風力定級。

  《乙巳占》中大量的占卜、陰陽、預測學內容,被近代視為「糟粕」,但正是憑著這類「糟粕」,李淳風能毫厘不爽地推算日食的時刻[6],還能準確地預知未來。

4. 預知武後代唐王,勸諫太宗順天數

  兩《唐書》都記載了李淳風預知武後將稱帝,並勸諫太宗的事。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方技》記載:太宗得到一本秘讖,上面說:「唐中弱,有女武代王。」太宗召來李淳風問是怎麼回事。

  淳風答:「先兆已成,那女子已經進宮了,40年以後稱王,差不多能把唐室子孫夷平殆及。」

  太宗問:「我先殺了她怎麼樣?」

  淳風答:「天命難違,既然命定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殺無辜。何況她是陛下所愛,40年後她就老了,老了會變得仁慈些,雖然取代唐朝,但不能殺絕唐室。但是,如果真把她殺了,她轉生回來殺氣更旺,陛下子孫就會被殺盡!」

  太宗信以為然,當時就作罷了。

  但從史實上看:唐太宗並沒有完全相信李淳風,於是引出一段——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若對尊貴或贊助會員有任何疑問,歡迎向我們查詢。我們的即時通或MSN: admin@eyny.com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9
發表於 2008-1-12 11:39 PM|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各位支持!

5. 卓越的數學家

  李淳風還是唐朝的大數學家。《舊唐書》卷七九記載:李淳風主持編定、注釋了《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等十部數學專著。李淳風以詳細的推演,使古代算經由艱深晦澀,變得易學易懂,後來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館的數學教材。

  李淳風注釋算經的功績對當世和後世影響極大。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曾評價說:「他(李淳風)大概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注釋家。」

6. 農學領域的貢獻

  李淳風寫有一部農書:《演齊人要術》,是對南北朝時的農學專著《齊民要術》的推演發揮。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諱,故名「齊人」。《演齊人要術》今雖失傳,但仍可以推斷李淳風是唐朝的農學家。

7. 文史學領域的貢獻

  李淳風博學多才,著作頗豐。貞觀十五年(641年),他從事《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編寫,並為《晉書》、《五代史》親自撰寫了《天文志》、《律歷志》、《五行志》,其署名的專著還有《文思博要》、《秘閣錄》、《典章文物志》等十余部傳世。

8. 校正歷法

  唐朝初年用的是傅仁均所造的《戊寅元歷》,李淳風發明了「麟德歷」,代替了當時的歷法。

  可見,李淳風這位曠世奇才,由於後人對他神異莫測的術數、易學成就的誤解,掩蓋了他在科學史上的光輝。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如果發覺自己無法使用一些功能或出現問題,請按重新整理一次,並待所有網頁內容完全載入後5秒才進行操作。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10
發表於 2008-1-13 12:06 AM|顯示全部樓層
※ 易學大家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綱。《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中記載:他是隋煬帝大業年間的「資官令」(小吏);唐高祖武德初年,在蜀為「火井令」。他署名的著作,現今有《六壬課》、《五行相書》、《袁天罡稱骨歌》傳世,《易鏡玄要》已失傳。

  袁天罡在前人易學的基礎上,發明了「稱骨算法」,預測吉兇禍福、榮辱盛衰,既準確又簡便,現在仍廣為流傳。

  袁天綱神奇的預測術,在隋末唐初極有盛名,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新唐書》記載他神異的相術較多,《舊唐書》細致地記載他給武則天算命:

  武則天在襁褓的時候,袁見武後之母說:「看您的骨法,必生貴子。」

  於是武後之母召三個孩子來請他算了命,等抱武則天出來,哄袁說是男孩。

  袁大驚道:「龍睛鳳頸,貴人之極! 」轉側視之,又驚曰:「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

  《舊唐書》記載袁天綱給人相面算官運奇準,貞觀八年,太宗聞其名,召至九成宮。太宗讓他給人相面,袁天綱的預測都應驗了。後來申國公高士廉問袁:「你自己能做什麼官?」天綱曰:「我知道自己的壽數,今年四月命終。」結果真應驗了。

  還有些古籍記載了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同起卦預測的事跡,皆是當時的佳話。至於他們是不是《推背圖》的作者,將在第(九)部分考證。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分享使你變得更實在,可以使其他人感到快樂,分享是我們的動力。今天就來分享你的資訊、圖片或檔案吧。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11
發表於 2008-1-13 12:55 AM|顯示全部樓層
若新密碼無法使用,可能是數據未更新。請使用舊密碼看看。

(五)「顛倒本」、「偽本」、「金批本」的辨析




  從《桯史》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宋太祖是命人將《推背圖》——除了當時已應驗的各象(16象以前)——後面的排列順序打亂了,做了百種版本流傳出來,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本書稱這些只打亂順序的版本為「顛倒本」——如果是這樣的版本,我們只要歸正其順序,就能恢復《推背圖》的原貌了——但事實上絕非這麼簡單。

  從現今發現的《推背圖》的幾個版本的巨大差異,很可能北宋當時除了做「顛倒本」之外,還改動一些象。在後世的流傳中,又發生了造假,比如出現過67象本——因為造的太假,很容易被識破。本書稱這些改動過內容的《推背圖》為「偽本」。

  是不是經過了如此以假亂真,解析《推背圖》就沒有意義了?無法確定真本?

  非也!通過細致深入的辨析,是能基本還原《推背圖》的真容的。

※ 時間、歷史的驗證,「顛倒本」、「偽本」被大量淘汰,真本和接近真本的會因應驗而興起。

  這一點,是大家忽視的。

  《桯史》「藝祖禁讖書」條最後記載:因為《推背圖》(假本)不能應驗,有存它的,就不再存了。

  明朝郎瑛《七修類稿》卷十五說:《推背圖》相傳是唐朝李淳風做的。我在萬都憲五溪家中看到了,上面的預言沒應驗,就說:「宋太祖造假本迷亂《推背圖》,這是假本吧?」五溪說:「得,這類書都別看了。」

  這恰恰記錄的是歷史對「顛倒本」、「偽本」的淘汰過程!

歷史的檢驗是很嚴格的:

  (1)從北宋到清初,經過了近700年歷史的檢驗。

  (2)《推背圖》又歷經了17象,即1~33象時間順序未改、內容大體不錯的版本,才能脫穎而出。


   所以:大部分假本經不起這樣的檢驗被淘汰;相反,能經得起這樣考驗的版本,實在不多,它們會因為應驗而越傳越廣!

  上述邏輯推斷,至少能得到下述證實:

  元、明、清、民國(袁世凱)都要查禁《推背圖》,是因為歷史的檢驗,不斷把接近真本的版本烘托出來,令統治者恐懼。

  現在芝加哥大學收藏的彩圖本《推背圖》,前邊各象次序是亂的,它未能廣傳,因為它禁不起歷史的檢驗。

  嚴格的檢驗中,「金批本」《推背圖》在清朝就脫穎而出了,成了清宮的秘藏本。到了當代,目前普遍認為「金批本」順次應驗到了第42象,第43、44象正在應驗之中。它又經過了清朝、民國、當代的檢驗!

  而新的應驗是金聖嘆死後的歷史,金聖嘆對「未來各象」的猜測,基本都錯了,而對他生前應驗的各象,都解析得惟妙惟肖,這也證明了《推背圖》確實是一部預言,未來的天機,一般人,包括清初奇才金聖嘆,都是看不出來的。也正是這個原因,現在紛紛傳說它就是真本。

  但是,也有人發現「金批本」後面有幾象顛倒了次序……

  那麼「金批本」是《推背圖》的真本,還是「顛倒本」、「偽本」呢?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分享使你變得更實在,可以使其他人感到快樂,分享是我們的動力。今天就來分享你的資訊、圖片或檔案吧。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12
發表於 2008-1-13 09:38 AM|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你忘記伊莉的密碼,請在登入時按右邊出現的 '找回密碼'。輸入相關資料後送出,系統就會把密碼寄到你的E-Mail。
(六)本書提出三個鑒別標準

  對現存各版本的深入審視中,筆者提出下述三個具體的鑒別標準:

1. 最有力的鑒別方法:全書文風是否一致

  文如其人。用文風來鑒別作者,是目前公認的最準確的方法。

  北宋初年,要迷亂當時傳抄的越來越火的《推背圖》,「顛倒本」是最好的方法,這樣文風不會變。而「偽本」的圖文造了假,就會造成「偽本」文風的不一致,細看能看出來。比如,有的詞句華麗、連貫,但沒有內涵;有的是粗俗的打油詩,有的圖畫寓意極為露骨……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若對尊貴或贊助會員有任何疑問,歡迎向我們查詢。我們的即時通或MSN: admin@eyny.com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13
發表於 2008-1-13 11:11 AM|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你忘記伊莉的密碼,請在登入時按右邊出現的 '找回密碼'。輸入相關資料後送出,系統就會把密碼寄到你的E-Mail。

(七)「金批本」的去偽存真





  經過上述考證,我們可以基本撥開其它版本《推背圖》的迷霧,鎖定「金批本」來解析了。

  隨之而來,還有三個問題得先確定下來:

1.「金批本」《推背圖》的批注,是否出自金聖嘆一人之手?

  很多人都能看出:「金批本」《推背圖》中批注的文風和解謎的風格全書一致。

  金聖嘆是近代文學評注的大師,他批注過《水滸傳》、《西廂記》等名著,「金批本」《推背圖》批注的文風,和那些批注在文風上是一致的,可判定它出自金聖嘆之手。

2.「金批本」《推背圖》的序的真偽

  個別人曾懷疑該序的真偽。因為序說「壬戌之夏」得到了《推背圖》的手抄本,序的落款是金聖嘆批書的風格:

  「癸亥人日 金喟識」。

  金聖嘆生於明朝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抗糧哭廟案」被官府冤殺。該《序》說得書的「壬戌」年就是1622年;批注完《推背圖》再寫序的「癸亥」年,應是1623年,作序時金聖嘆才15周歲!?

  雖然金聖嘆少年奇才,難道15歲就能批書了!?

  這就是當前一些人置疑的原因。

  其實,最簡便的判別方法是:

  1623年時,《推背圖》預言的「第32李自成滅明朝」、「33象滿清入主中原」還沒有發生呢!金聖嘆如何準確地解析出來,並說那是他「證已往之事」呢?而且序中說:「玩其詞,參其意,胡運不長……」1623年竟然能看出:滿清天下運數不長?!

  可見,做假並不容易,總有疏漏。反過來講:如果全篇嚴謹無漏、渾然一體,必是真品!

  《推背圖》的預言,正是這樣的真品!

  該「序」本書沒有引用,有興趣的讀者看一看,能發現該序語言平平,不見靈性和才氣,是否是金聖嘆所做,從文風上容易辨別。

  這個後人的附會的「序」,不過是美玉上的灰塵而已。如果因此而一葉障目,又走入另一個極端了。

  只要去掉這篇偽序,金批本《推背圖》仍是最好的研究資料——這就是去偽存真。

3.「金批本」的正文在流傳中,是否被人有意改動過?

  有人對比現存的《推背圖》的幾個版本,發現有的版本詩文和「金批本」完全不同,因此認為「金批本」是漸次演變成版本。

  這顯然是沒有考證,指導思路也有問題:

  (1)把「偽本」、「顛倒本」攪到了一起,拿假的當成真的研究了。

  (2)忽視了宋太祖造假的史實。把北宋同時出現的眾多造假水平不一的偽本、顛倒本,也當成了演變過程中的產物。

  (3)人為地按照由粗糙到精妙的詩文水平,來臆測其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


  由此,我們也能看到考證思路的重要性,這是確定大方向,是全解《推背圖》的前提。

  「金批本」的個別字詞,確實可能存在訛誤,且前面已說過,個別詞字訛誤,不會對內涵有多大影響。

  從常理上講,誰願意自己留一個筆誤的手抄本啊?自己為自己的珍藏本校對,一定會很嚴格。所以,這樣的筆誤不會多。

  在後面各象的解析中大家會看到,個別字的訛誤,但這不屬於「有意改」的范疇。

4.「金批本」如此神驗、文筆又極為精妙,會不會是金聖嘆潤色修改後的結果,他可是批書的奇才!?

  目前雖沒有人這樣置疑,但是,這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否則全解《推背圖》時,談不上嚴謹性。

  筆者認為,金聖嘆是不可能修改《推背圖》的,原因有五:

  (1)《推背圖》裡「謎語」水平遠遠在金聖嘆之上,字字玄機,令金十分欽佩。金聖嘆是批書的「祖師」,他非常清楚:拙筆改高手的作品,越改越糟 [8]。

  (2)前33象的設迷水平,遠在金聖嘆之上,有的謎語金聖嘆都沒有解開,甚至沒發現。所以他不可能改前面33象。

  (3)金聖嘆未得周易之道,他沒能破解各象的「卦意」,也不可能預測未來,更無力改動後面27象預言的圖讖。事實也是這樣,如果改了,就不會毫厘不爽地應驗到現在了。

  (4)金聖嘆對後27象對他來說是未來的預言,基本都破解錯了。後27象,與前33象文風一致、「四位一體」的設迷風格一致,完全是出自「頗具文采的頂級易學大師」一人之手。

  (5)假如前33象順序是金聖嘆歸正的順序,他明知是假本,還去破解34~60象,等於自取其辱,必然知道那樣做會遺臭萬年。

  經過上述辨析,我們可以嚴謹地說:歸序全解「金批本」《推背圖》,可以基本還原《推背圖》的本來面目了!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14
發表於 2008-1-13 05:13 PM|顯示全部樓層
若瀏覽伊莉的時侯發生問題或不正常情況,請使用Internet Explorer(I.E)。

 (八)《推背圖》為什麼是唐太宗時代的作品?




  這個問題,由於史料的缺乏,以前的研究都沒有深入涉及,除了南宋的《桯史》記載「唐李淳風作《推背圖》」外,再無線索可言了。

  可是李淳風(602-670)是歷經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兩朝,而且,660年李治因為眼病,武則天已經成了實質的統治者了。即使《桯史》記載是對的,如何斷定《推背圖》成書的具體年代?何況《推背圖》的作者是誰,也需要考證呢?

  筆者發現:

  縱覽《推背圖》,從整體上把握這部預言至今都毫厘不爽的奇書,可以認定它成書於唐太宗時代。

1.《推背圖》裡沒有唐太宗,表明它是太宗即位後的作品。

  《推背圖》預言朝代的更替和興衰,各朝明君都在其中,為什麼沒有唐太宗呢?

  如果它是唐太宗登基前的作品,一定會寫上唐太宗,否則開始就不會有人信這個預言。反之,因為它沒有寫唐太宗,也就說明他是太宗登基後的作品,因為它是預言書,不能拿「故事」冒充預言!

  如果拿「故事」冒充預言,就是公然的欺騙了,這樣的思想境界,能寫出《推背圖》嗎?

  《推背圖》的作者可是道家有修為的人,他的能力、易學上的造詣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沒有極高的道德境界,不可能在易經、道學上有大成就的。

2.《推背圖》預言的第一個帝王是武則天,表明它成書於武後稱帝前,否則那就不是預言,給自己抹黑。

3.《推背圖》預言武則天,先講其出家為尼,表明它成書於武則天因太宗去世而出家之前。

  因此筆者判斷,《推背圖》是成書於唐太宗時代。

  這個判斷,與下述史實吻合了:

(1)《桯史》等史書古籍記載的李淳風做《推背圖》;
(2)《舊唐書》、《新唐書》記載的李淳風、袁天綱預算出「女武代唐」;
(3)《推背圖》在唐朝中期就廣傳了(見上文<三>的考證,禁書靠手抄流傳,需要時間。)

  也就是說:

  《推背圖》在作品的設計上,巧妙地向後人展示了成書的時間。

  這個巧妙設計,有點象大金字塔一樣:埃及三大金字塔的精密的天文、方向定位,向後人精確地展現了它們的建造時間。

  當然,《推背圖》後面也有一象預言當代——用精確的星相展現時間的,畢竟李淳風是古代屈指可數的天文學家呀!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所有積分大於負-100的壞孩子,將可獲得重新機會成為懲罰生,權限跟幼兒生一樣。

使用道具檢舉

太極子 該用戶已被刪除
15
發表於 2008-1-14 01:07 PM|顯示全部樓層

(九)《推背圖》作者到底是誰?



  上面我們已辨析認定:

(1)《推背圖》的唐太宗時期的作品。
(2)《推背圖》的作者一定是頂級「易學大師」、「天文學家」,而且「頗具文采」。
(3)推背圖的正文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看過了前言第(四)部分對李淳風的介紹,大家都能認定:

  ——《推背圖》作者,非曠世奇才李淳風莫屬。

   李淳風這個「大隱隱於朝」[9]的奇才,作為朝中的重臣,在唐朝「禁讖書」的法律下,在授命「刪方伎書」的政策下,做了《推背圖》不去署名是很正常的。

  這樣也應驗了《桯史》認定《推背圖》的作者是李淳風的說法。

   根據歷代承傳,袁天罡——在唐初唯一的能和李淳風並駕齊驅的頂級易學大師——也是《推背圖》的作者。從第60象的圖文來看,《推背圖》的創作似乎是兩個人,在最後一象露兩個背影,留下作者之謎。

  《推背圖》有兩位作者,與其詩文都出自李淳風一人之手的考證並不矛盾。傳說中有的講《推背圖》的畫謎是袁天罡做的。

  幾乎所有的傳說都一致地講:李淳風推演到後來,袁天罡推了推他的後背,讓他停下來,不要洩漏太多的天機,於是李淳風罷手,《推背圖》到60象而止。

  這是一個很合情理的傳說,在第60象確實有二人「推背去歸休」的詩句和圖,但是——

  歸序全解《推背圖》之後,大家會發現上述,《推背圖》不是因為「李淳風被推了後背,才終結的」——這是在《推背圖》開始整體設計的時候,就定好的。

  不僅僅是因為60是一個甲子的迴圈,也不只是第1象要與第60象遙相呼應,使《推背圖》結構嚴整這麼簡單的問題。歸序全解之後,大家能看到: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禍、福都似乎一步不差地展現開來……

  閑言少敘,我們還是翻開《推背圖》,從中華盛唐的歷史著陸吧。

                                陳 曦
                               2007.9.11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使用道具檢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上傳和撰寫 侵犯版權(未經授權)、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回頂部